|
||||||||||
|
中欧书院首次线上法语讲座收视过万 谈“聊斋志异”与西方奇幻文学比较
【 发表时间 】 2022年03月01日
法国当地时间10月16日下午3点,“中欧书院”举行第二次线上讲座,邀请旅法作家、翻译家沈大力教授谈谈中国古典文学经典神鬼传奇故事《聊斋志异》与西方奇幻文学的比较。沈大力在讲座中,全程以法语讲授,线上直播收视观众上万。这也是“中欧书院”首次举办的法语讲座。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一书四百多篇短篇小说中,内容十分广泛,有刺贪刺虐的,有描写穷苦书生和鬼、妖、仙女等的爱情故事的,反映了17世纪中国的社会面貌。
2020年11月9日,由北京外研社团队译制,沈大力作序,法国映像出版社与北京外研社合作出版的《聊斋志异》法文绘图本在巴黎发行。全书配有清朝画家的精美插图,给法国读者带来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全新阅读体验。
《聊斋志异》于十九世纪末传入法兰西。当时,法国东方学学者于维乐率先将蒲松龄的《种梨》译成法文,刊载在《亚洲志》上,让法国读者首次接触到《聊斋志异》。往后的二十余位法译者里,数已故汉学家安德烈雷维所译的篇幅最多最全。译者在2005年面世的两卷全译本序言中写道:“翻阅《聊斋志异》,任何一个读者,不论其意愿好坏,都不免会在作品中感知到一种出类拔萃的声音。世界文学里罕有其匹。该书应在世界文坛占有重要地位。”
《聊斋志异》的核心人物“狐仙”曾给诸多中国艺术家以创作灵感。书中的《侠女》篇搬上银幕颇得好评,曾在戛纳电影节获奖。
在16日当天的讲座中,沈大力介绍说,《聊斋志异》兼有“怪异”与“神奇”两类特性,与欧洲纯美的“神奇”有异质反向的区别。读者在《聊斋志异》里仿佛看到一些欧洲奇幻文学的意象,发现与斯威夫特、霍夫曼、塞万提斯、诺迪埃、纳尔华及莫泊桑等欧洲奇幻文学家不约而同写就的传奇场景和志怪情节。蒲松龄的《画皮》与泰奥菲尔·戈蒂埃的《女鬼恋情》境况就颇为相似。而实际上蒲松龄的“怪异”与欧洲的“神奇”有所不同。《贝洛童话》《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中的睡美人、灰姑娘、白雪公主和海的女儿都奉行“王子崇拜”,竞相为既立偶像颂德,而蒲松龄却鄙夷权贵。
沈大力认为,蒲松龄笔端“水清石见”,映射的是逼真的现实境遇,与欧洲美化尘世的天真烂漫童话迥异,而更接近薄伽丘的《十日谈》。沈大力称赞蒲松龄是个逆潮流、敢于挑战世俗的高雅文士,将“妖狐”变成给诗文灵感启示的缪斯女神,回归原始田园牧歌境界。
讲座结束,当工作人员告诉沈大力,微博平台直播收视观众达到1万人时,沈大力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全程用法语开讲,也能吸引上万观众收看。沈大力连声说,看来网络的传播力度还是很大啊。
据悉,为了这次《聊斋志异》与西方奇幻文学比较的讲座,沈大力教授做了精心准备,其爱人董纯帮助选用整理讲座图文,一直忙到开讲前一天凌晨3点。
沈大力在接受欧洲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通过此次讲座,以比较的形式,让法国观众更方便地理解《聊斋志异》这部中国文学经典。
文化交流
欧洲时报文化中心依托《欧洲时报》,注重联络东西方,促进中法文化交流。一方面积极和国内相关文化团体合作,通过展览等形式增进旅法华侨与祖(籍)国的联系,另一方面与主流社会合作,帮助华侨了解法国社会及文化,并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
全新装修的400平米展厅,跃层设计,风格独特,堪称巴黎798,将成为文化交流领域的新亮点。